6月27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主办,第一财经和张通社联合承办,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中国)、盛大天地科创产业园协办的“2025脑机接口未来产业论坛暨‘张江论剑’科创沙龙第四期脑机接口活动”在张江开幕。
本次活动以“脑机互联,智启未来”为主题,聚焦脑机接口这一极具潜力与挑战的领域,为产业界、学术界以及投资界等各方搭建起深度交流与合作的桥梁。活动邀请产业头部企业发布最新科研成果;设置了多场前沿议题的主题演讲,深度解析脑机互联的行业前景;开展产业圆桌对话,着力激发新兴技术新动能。
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党组成员王娴,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周志涛,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岩思类脑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孟,景昱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宁益华,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倪华良,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创始人宋冬雷,数药智能科技科研负责人付航,上海小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杜哲锋,加冕科技CEO、张通社创始人郑小辉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党组成员王娴在开场致辞里指出,作为中国科技的创新高地,张江正在全力打造国内领域、国际一流的脑机接口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她强调张江具备发展脑机接口的独特优势,汇集了一批科研机构和临床基地,吸引了全球领先的企业与人才。面向未来,张江将继续秉承规划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脑机接口的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打造世界级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群不懈努力。
专业分享
解码脑机接口核心技术
当大脑成为交互对象,如何安全解析神经意图?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岩思类脑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孟博士在《脑机接口与脑电大模型》主题演讲分享了“直接读脑”的核心路径——脑电大模型。他通过对脑机接口中的神经编解码模块的讲解,揭示了脑电大模型在推动脑机接口(BCI)技术突破中的核心作用。李孟指出,泛化性差是脑机接口系统难落地的痛点,而脑电大模型通过预训练,学习大脑神经信号的本征表达和动态特性,具有解析生物大脑各种复杂功能的泛化能力。他认为,未来基于脑电大模型,脑机接口的商业化将落地控脑、脑控两大方向应用场景,脑机接口落地将由非侵入式逐步扩展到侵入式,脑电大模型将成为未来计算的底层基础。
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倪华良则迂回创新,提出了通过肌电解析神经信号的重要性。在《肌电图AI解析技术赋能仿生假肢》主题演讲中,他阐明肌电技术的本质:“即使截肢者失去肢体,但残肢的肌肉如前臂的屈肌、伸肌、上臂的二头肌、三头肌仍可能保留电活动能力。大脑运动指令仍可传导至残肢末端。这些电信号可以通过皮肤表面的电极检测到,形成肌电图。我们通过生物传感器捕获这些外周神经信号,用AI重建运动意图,然后传输给机械手去执行。”他提出神经接口三形态分别为侵入式、非侵入式和肌电接口,未来肌电阵列+AI的临床价值将进一步拓展。
聚焦市场
共探脑机接口应用之路
当脑机接口走出实验室,我们将去向何方?
目前国内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最广。景昱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宁益华结合公司产品介绍了侵入式脑机接口在双靶点DBS药物成瘾治疗中的优势运用。在《脑机接口双靶点DBS药物成瘾治疗的颠覆性创新》主题演讲中,宁益华以阿片类药物成瘾为例进行讲解。他强调全球有近3亿阿片成瘾者,传统戒断手段(药物替代+心理治疗)复吸率高,针对此情况,景昱医疗提出脑机接口双靶点DBS研发。目前景昱医疗研发出的脑机接口双靶点脑深部电刺激产品,在治疗难治性强迫症、药物成瘾、酒精成瘾等适应症上已走在国际前沿,实现了突破性治疗效果。未来,景昱将推动“BCI+”医疗生态爆发,实现双重赋能。
脑机接口的核心难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脑vs最低限度地损伤大脑!”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周志涛综合分析了当前的脑机接口应用前景。他在《脑机接口:让大脑连接未来》主题演讲中指出,大脑是最复杂、最重要、最脆弱的器官。这给目前的脑机接口应用带来了三个挑战。首先是神经信号微弱,该如何安全高效获得高质量信号;其次,研究要求深刻理解神经编解码机制;再次,脑机接口应用必须切实遵循道德与法律规范。同时他表示,外设接口只是初级阶段,国内脑机接口赛道将聚焦外延,打造“BCI+”生态,实现“脑机接口+AGI大模型”“脑机接口+眼动”“脑机接口+髓机接口”“侵入+非侵入”等交叉应用。未来一定是从物联网到“脑”联网,实现万物脑控。
群英荟萃
共话技术发展前景与挑战
围绕“脑机接口的机遇和挑战”这一话题,企业代表、投资机构代表以及行业专家开展圆桌互动。在第一财经主持周俊夫的主持下,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创始人宋冬雷、数药智能科技科研负责人付航、上海小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杜哲锋、加冕科技CEO&张通社创始人郑小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创始人宋冬雷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几十年,他认为在医院端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真正服务患者,最大的痛点在于构建切实可行的临床转化路径。他强调,目前距离脑机接口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还有距离,从外科医生的角度来看,脑机接口未来的研究方向肯定是无创和微创,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受众的抵抗程度。未来脑机接口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行业标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共同开拓脑机接口产业的商业化市场。
数药智能科技科研负责人付航分享了数药智能的注意力强化训练软件诞生历程。产品以功能性电子游戏为基础,以软件为载体,通过特定的训练范式来让患者大脑产生稳定的生理变化。他分析了数药智能在数字疗法+脑机接口的应用,即通过基于前额脑电的神经反馈机制,形成脑电数据和行为表现的同步采集、评估和反馈,产生典型的数字疗法+脑电反馈闭环,从而获得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干预与治疗效果。
技术落地不仅关乎临床与产品,更需法律与伦理的同步护航。上海小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杜哲锋针对脑机接口实际应用中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解答。他认为,判定一件事可为或不可为,最终需要法官来判断,最根本还是依据法律界定。针对脑机接口,相比讨论是否合规,政府的风险管控与审查更为重要。未来针对脑机接口,审查的要点需要进一步界定,例如数据使用方面需要保障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掌控。
从实验室到产业生态,商业化路径同样关键。加冕科技CEO、张通社创始人郑小辉基于服务超1000家科技企业的观察,直指脑机接口商业闭环所缺失的三个核心要素。首先是缺乏清晰、可复制的落地路径和标准化体系,其次是政策红利的精准引导与落地承接能力还有待发展,再次是生态协同的深度不足。他认为,当前科研方、投资方、监管方等各环节的合作协同尚未形成,目前脑机接口技术要真正走出科研实验室,融入产业价值链,还需要进一步传播推广,使得供需双方形成良性合作。
各方一致认为,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伦理与法律规范的建设,确保技术应用符合人类价值观和社会利益。
张江论剑脑机接口专场活动的成功举办,为脑机接口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以及社会关注的共同推动下,相信脑机接口这一前沿技术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惊喜!
盛达优配-盛达优配官网-网上配资APP-股票配资服务中心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