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轻见真骨
一一张明川写意牡丹的革新与境界
牡丹入画已有千年,然而富贵浓艳易得,风骨清气难求。而军旅画家张明川笔下的写意牡丹,却如破阵铁骑,以“没骨淡彩”劈开艳俗窠臼,在姹紫嫣红的传统领地中,开辟出一片“平淡清虚”的审美疆域。其笔下的牡丹,非止天香国色,更见铁骨霜姿,映照的是一位军旅艺术家对传统的解构与文脉的深叩。
张明川的写意牡丹,始于对齐白石、潘天寿等巨匠的临习,但却决然挣脱粉本束缚。四十余载春秋的淬炼,使他从朱红重彩走向“水墨氤氲,轻云淡彩”的清高之境。他深谙“丹青之妙,更在写其精神”,故其近年作品大胆弱化敷色,以水与墨的冲撞渗化经营画面,于“无法完全预料”的水墨实验中捕捉“意外之感”。这种对“润含春雨”意态的追求,使其画作褪尽浮华,在素淡中透出“天香无语”的永恒静谧。
张明川的“没骨淡彩技法”革新,在传统牡丹谱系中堪称叛逆。纵观历代画牡丹者,如黄筌精工富丽,徐渭泼墨狂放,皆以浓烈见长。而张明川一反常态,以水破墨,以虚代实。其《云淡风轻》《淡淡风》等作品,花瓣似被晨露洗去铅华,枝叶在淡墨晕染间若迎风轻颤。他引用古谚“淡处还他滋味多”“红芳不似淡妆真”,直指中国美学“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玄奥之境。此般变革,非为形式而形式,实乃借水墨之虚淡,写出牡丹历尽严冬风霜而蕴蓄的内在生机——那饱经沧桑的老干“形如屈铁”,恰是“雍容气度和王者风范”的根基。
张明川的艺术胆魄,深植于其“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他人、不重复自己”的创新箴言。他视“喜新厌旧”为艺术家必备作风,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自励。面对牡丹这一极易流俗的题材,他以军人风骨注入文心,拒斥甜媚脂粉气,在章法上突破传统折枝范式,融入平面构成意识。其画中花叶聚散如排兵布阵,枝干穿插似铁画银钩,于“起承转合、起伏跌宕”的笔墨运动中锻造雄健生命力。军人的豪情与文人的诗思在此交融,使作品在清逸中内蕴磅礴之势。
张明川的牡丹更承载着超越个体的文化隐喻。他视牡丹为“国运昌隆之征象,盛世风华之化身”,其绽放之姿象征着中华民族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韧性。他将牡丹的绽放历程——从“走过严冬,战过风霜”到“迎来东风浩荡灿烂辉煌”——升华作民族精神的图腾。故其笔下纵是淡彩清韵,亦透出“傲尽严寒始放春”的凛然气魄,如《国色朝酣酒》等作,以苍枝托举新葩,于雍容中见傲骨,这正是军人情怀对“花王”的精神重塑。
张明川以笔铸魂,用水墨的冲淡洗练出牡丹的铮铮铁骨,在军旅生涯的淬炼与文人修养的积淀下,牡丹这一古老题材焕发出“平淡清虚”的当代神采。当万千画家仍在胭脂色中打转时,张明川的探索犹如一声清磬,昭示着唯有将文化自觉、个体心性与时代精神熔铸一炉,传统的国色天香才能在新时代的画卷中绽放出不朽光华。
香清溢远69X46cm
浸云65X45cm
清影60X45cm
淡墨轻和玉露香65X45cm
卷舒开合任天真69X45cm
花酣亦酒65X45cm
东风微峭69X46cm
风淡淡69X46cm
紫霞栖幽69X69cm
独抱丹心60X45cm
乾坤清气65X45cm
天香夜染衣65X45cm
明艳夺朝阳65X45cm
一枝浓艳露凝香65X45cm
国韵65X45cm
紫云倚石65X45cm
富贵清供65X45cm
醉清风65X45cm
独占春风65X45cm
苍石琼枝65X45cm
风前似有暗香飞69X46cm
无尘65X45cm
只恐春风漏泄香65X45cm
和风半倚65X45cm
润物细无声65X46cm
新放65X45cm
天香湛露65X46cm
春风和畅65X45cm
花间65X45cm
春风春色69X46cm
不负韶华65X45cm
紫气65X45cm
天香墨影46X60cm
岁华灼灼45X65cm
(来源:张明川艺术空间)
画家简介
张明川·山水行吟丨在山水自然的画布间驰骋,是自我精神的追寻与灵魂深处的共鸣
张明川,著名军旅画家,1962年出生于山东昌邑,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海军北海舰队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书画频道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一级美术师。
盛达优配-盛达优配官网-网上配资APP-股票配资服务中心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